日本外交政策论坛 > 文库 > 第五十六期 > “你为什么来了日本? ” —访日中国移民调查
第五十六期 ,社会  2024年12月16日

“你为什么来了日本? ” —访日中国移民调查

移居日本的中国移民正在增加。真正的富豪住在港区,中产在东京湾买房,教育移民去文京区,普通老百姓集中居住锦糸町附近… Photo: yama1221 / PIXTA

“我手头的资金不到一千亿日元,如果能收购半导体相关企业的话,想入伙的投资者很多。只要能找到收购的机会,之后就好做了。大家都是认真的。”

今年2024年6月,在东京举办的面向中国人的投资说明会上,一个中国人笑着说。主办方的中国大型企业复星国际(福森集团)大力支持来日中国富豪对日投资。“这一年,在东京遇到的富豪的人数比前十年在中国本土见到的还要多。中国富豪在日本投资迎来了顶峰。”

正如主办方所说,在皇宫附近的大楼举行的说明会吸引很多中国投资者。主题是企业并购。除了介绍半导体、旅游、医疗、房地产等关热门领域外,还讲解了不触犯外汇法的合法并购规则和万一发生台湾有事时的商业风险等。

 “今后将陆续敲定超过1000亿日元的大型投资项目吧。”

除了企业并购,也有例如制造餐厅使用的配餐机器人的中国苏州穿山甲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计划在日本设立工厂。在中美对立激化的情况下,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能从中国出口。很多中国企业考虑要在中国以外的据点设厂。为什么选择日本呢?创业者宋育刚董事长说:“能用日本制造的招牌具有很大魅力,而且现在日本的人工费也很便宜。”

日本作为居住地也很有魅力。在新泻县越后汤泽经营民宿的陈先生(化名),在中国事业成功后,移居日本。虽说是经营民宿,但拒绝生人入住,只有中国朋友来住,一半是爱好。他笑着说:“有最好的滑雪场和极好的温泉,公寓价格便宜得相当于白给。若想隐居,日本是最棒的。”

包括这些富豪在内,现在有大批中国人移居日本。本稿的主题是新移民所描绘的在日中国人的整体形象。

每周末飞来日本的女老板

确实,不仅仅是投资,实际访问日本的富豪也在增加。经常听到“在银座看到了马云”这样的名人目击谈,但进行采访时却他们表现得很冷静。

“富豪以前就在日本投资了。确实最近想取得长期滞留签证人增加了。”

布里吉安公司的夏川浩老板指出。夏川老板原本是中国籍,现在取得了日本国籍。利用与中国政府、媒体、企业经营者的广泛人脉,从事面向富裕阶层的医疗入境项目。虽然从事医疗入境的企业有无数,但取得认证海外就医协调机构(AMTAC)[1]的企业包括布里吉安在内只有三家。他们的客户包括艺人和大企业经营者等,属于真正的富豪阶层。

中国富裕阶层对日投资并不从是始于最近。转机在安倍政府执政时期期。受安倍经济学影响,日元贬值,投资日本变得便宜,另外,由于日本观光立国政策,富裕阶层可以获得多次签证,拉低了入境门槛。加上北京至东京的航班时间为3个半小时左右,与中国国内旅行相比时间没有太大差异。2019年采访过的住在大连市的老板夫人每周末都会来日本,完全沉浸在日本的生活。

“对于中国富裕阶层来说,安心感和良好的服务是日本的魅力。即使是医疗,如果只看医院的设备,或许中国好些。即便如此,寻求在日本医疗还是考虑认真和周到的服务。”(夏川老板)

喜欢日本而购买第二套房子的富裕阶层很多。不只是公寓,也掀起一股购买温泉旅馆的热潮。尽管如此,原以为不需要长期滞留签证,但由于疫情,氛围发生了变化。经历封闭,感到遇到紧急情况时,为了保险起见,想要拥有一直住在海外的身份的想法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但并不是说日本最有人气。根据英国投资咨询企业Henley & Partners的报告书《2024年亨利私人财富迁移报告》预测从中国流出的富豪将达到15200人,但流入日本的富豪包括中国人以外仅为400人。与新加坡(3500人)、美国(3800人)、加拿大(3200人)等现有的人气移居地相比,有天壤之别。日本并不只是终极目标,只是当前的一个选项而已。

所谓的富豪

这么一看让人觉得有些失望,难道这本报告就没有错误的可能性吗?不管怎么说,根据日本政府的在日外国人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末,以经营管理签证在日本居住的中国人有19,334人,比疫情前的2019年末增加约5,000人。大约两万人中国老板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以经营、管理签证住在日本的老板一般都是‘富豪’。”

在日中国人李先生(化名)说。他是在冲绳县经营三栋民宿的企业家。他说“有游泳池,屋顶有烧烤设施,一晚10万日元”,以度假游客为目标战略的奏了效。看起来是很不错的富豪,但他说:“我也只不过是‘所谓的富豪’。卖了父母的在北京公寓后,买了两套东京湾的塔楼公寓(笑)。因为公寓价格上涨了,所以卖了一套就开始在冲绳经营住民宿了。我的故乡北京的房地产在这20多年里涨得很厉害。便宜的时候买了两套三套的人也很多,所以我们家有些资产是理所当然的。”

北京市的住宅平均价格从2004年的一平米4747元,到2022年是47784元,翻了10倍。毕竟是平均价格,所以条件好的房子的涨价率要高得多,也有上涨了几十倍的房子。而且,到1998年为止,在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因为公司分房,所以也有很多人没有贷款就成为了“富豪”。“我们是受益于中国经济高度增长的幸运一代,现在这一代已经没有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了。”

经营房地产中介的BEACON株式会社的梁子轩代表也作证说,购买日本房地产的中国人多种多样。

“这一年确实增加了富裕阶层的投资。是受新冠疫情和美中对立的影响吧。但是,事实前往新加坡等传统移居地的人更多。仅从数量上来说,比起富豪在北京市和上海市工作的白领投资者更多。日本的大型房地产公司也有面向中国人的专门部门,正在实施购买公寓游。”

原本中国人的日本房地产投资是以单间和1K等二手的小户型出租房为中心。如果是郊外的话,可以从数百万日元开始投资,可以稳拿年利率5%的利润。从2020年左右开始新建房屋的价格上升,东京海湾地区的塔楼购买趋势发生了变化。海湾地区在日本人看来交通不便,被敬而远之,但在中国人看来,面朝大海,风景和风水都是最好的地理位置。”(梁代表)

另外,根据上述的夏川老板所说,“真正的富豪主流为自己购买港区的房产。地理位置、公寓的水准不同,价格也高出一位数”。

梁代表说,海湾地区塔楼投资的主力是“所谓的富豪”、中上阶层,买房的目的有纯投资和移居各占一半。

“像医生、律师等移居日本就没有工作。如果说不介意赚钱就能移居国外那样的算真富豪的话,富豪就只有沧海一粟了。”

在日本开店的机会

移民烦恼的根源是签证。“如果能以白领身份在日本企业就职的话,就可以获得所谓的技人国(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的劳动签证[2]。但是,如果不会日语就很难。所以经营、管理签证是最容易的选择。”(梁代表)

取得经营、管理签证需要经营一些营业项目。贸易、民宿、餐厅等都是主流,但令人意外的是书店也在不断增加。银座的单向街书店、神保町的局外人书店等面向中国人的书店相继诞生。蔣巍先生现在也是计划开书店的一人。他在上海市经营着一家名为“神兽之间”的书店连锁店。在没有“再贩制度”[3]的中国,允许书籍降价销售。大型网店以3折、4折的超低价销售人气书籍,让书店经营变得很困难。

蔣先生说:“在日本销售书籍就可以经营下去很好。我在寻找在日本开店的机会。”他说身边零售店经营者也有很多人考虑进入日本市场。原因之一是,受疫情和之后经济恶化的影响,打算在海外寻找生存的机会。并且,如果能在发达国家日本开连锁店,对在中国国内的业务也是加分项。

因疫情对中国政府失望

而且,如上所述,降低了经营管理签证的门槛也成了一股推动力量。日本2015年修改法律,缓和了成立公司取得的经营管理签证的申请条件。如果注册资本金500万日元的公司就能取得签证,在中国都说“太便宜了”。美国的投资移民签证为150万美元,希腊为50万欧元,相差悬殊。不论富裕阶层,连中产阶层也能用买一辆车的钱买到长期滞留签证,所以会觉得很便宜。但是,实际上事情并不是那么天真。

“这是常见的误解。即使能取得签证,如果不做有实际业务生意就不能更新。有500万日元可以经营贸易公司和民宿,但是经营餐厅和旅馆不可能吧?”(梁代表)

有一个王先生(化名)就在这个经营和管理签证的陷阱中痛苦挣扎。他原本在上海市经营消费者金融业。消费者金融在鼎盛时期有一万多家公司林立的人气领域。

“我原本是代表中国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职员,也有在欧洲各国驻扎的经验。环顾世界,我确信中国最有成长力。所以我选择在上海创业。”

但是,由于疫情经济恶化,不良贷款率上升,消费者金融迎来了破产高峰。王先生的公司虽然还有余力,但决定清算后移居海外。他说这个判断也是出于对中国政府的失望。

他感叹道:“疫情中的上海,开始说只是短期的隔离,但一封就是两个月。在感染者的家里撒了很多消毒液,到处流淌,弄得房间一塌糊涂。据说那种消毒方法完全没有科学根据。没想到这个国家居然如此无法无天。”

刚开始纠结是移民到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日本。最早拿到了日本的签证,决定来日本。现在经营一家入境医疗公司。

“日本可以很便宜地拿到经营、管理签证,看到街上有很多虽然没怎么努力却也不倒闭的店很多。和竞争激烈的中国相比,给人一种有松弛感的印象。”

但是日本的制度却不那么简单。

“支付税金和社会保险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公司的经营没有步入正轨,经营和管理签证就不会被更新。如果被评价为事业稳定的话,一次更新期限会延长到3年或5年,但是也有熟人因为事业不顺利而一直重复一年一更新。日本的官员很聪明。乍一看是一种不起眼的制度,一旦进入里面,就会紧紧地束缚住。”

顺便说一下,如果是真正的富豪的话,就不用吃到这种苦头了。如果是高级人才的话,最初的申请会被赋予在留期间为5年,父母和家务佣人的陪同也会有签证。居住3年也可以申请永久居住。

但是,即使有钱,如果不是年轻高学历的话就不能申请,但是从去年开始新引进的特别高度人才制度,年收入在四千万日元以上的经营者,经理的话不问年龄学历。太有一种有钱人优先主义。截至2023年底,作为经营管理高级人才的被认可人数为1709人。和疫情前的2019年前相比,增加了约1400人。

“像我们这个级别的经营者被束缚得很紧,但对高级别得富豪却一味温柔。果然,日本的官员很聪明。”王先生抱怨不断。

最好带现金出来

前面提到的民宿经营者李先生说。“2015年卖掉北京的房子是个好时机,之后对海外汇款的限制就更加严格了。”

害怕资产外流,中国政府加强了外汇管控,向将资产转到国外进行投资逐年变得困难。真正的富豪已经拥有了相当数额的资产,而且可以以企业的海外投资为名进行合法汇款。但是,富裕阶层就需要走危险的桥。

所谓的“地下银行”就是其中之一。

贸易公司老板郑先生(化名)建议说:“我不太推荐地下银行。如果是买便宜公寓的钱,最好带现金。就是用蚂蚁搬家的方法。”

根据中国的法律,出国时可以无申报携带的现金最多为5000美元。即使申报也限制在一万美元以内。另外,中国也有每年最多只能兑换五万美元外币的规定。虽然门槛很高,但“出国时的检查基本上都有漏洞,虽然有兑换管制,但通过黄牛兑换就能解决。就算不用以上防范,动员亲戚,拿出买一套公寓的钱也可以轻松解决”。

“现在有钱人出国的时候有风险,但出国之后就可以放心了。入境日本的时候好好申报的话,会变成干净的钱。如果使用地下银行的话,在日本会变成脏钱,可能会遭到冻结账户、非法汇款嫌疑而被判有罪,最坏可能会被遣返回国。如果是带现金的话,只是在中国出国的时候才有被发现的风险,到日本之后就放心了。哪一个比较好需要平衡。”(郑)

因找工作困难去日本留学

以上介绍了拥有一定资产的一代移民。作为新现象是应该给予关注的存在,不过,从数量上来讲多的还是留学生和劳动者。从签证发放数来看,经营管理的高级专业人员为1709人,经营管理签证为19334人,留学生为134651人,留学生占压倒性多数。虽然因疫情而减少,但迅速恢复,有望今年也会超过2019年。

一位首都圈大型私立大学的教授承认中国留学生的数量突然增多了。虽然对大学经营来说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还是担心质量的下降的问题。不学习的学生也能留学,再加上三大都市圈(东京、大阪、名古屋)的中华餐厅、面向中国人的酒吧、卡拉OK,甚至健身房,都具备只用中文玩的环境。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也有没有一个日本朋友的学生。这样的人在日本企业就职很难。在日本留学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一经广泛传播的话,中长期来看留学生会减少,令人担忧。”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和文部科学省共同实施的大学就业(内定)率调查,日本文科就业率为97.9%。这是今年春天在中国网络上爆红的话题。真不敢相信!在中国成为话题,有熟人跟我说“不是大学毕业生基本上所有人都能就业。太羡慕了。”

在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长期持续,即使毕业于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也找不到工作,送外卖和嘀嘀打车等打零工的人也不稀奇。日本企业工资低,升职慢,不灵活……2010年代容易被敬而远之,但潮流正在改变。

再加上便宜、近、安全,就像牛肉盖饭店的三招一样也是日本的魅力所在。

在东京的日语学校上学的马先生(化名)说:“本来打算去英国留学,但是因为经济不好,所以换成了留学费用更便宜的日本。”打算升入日本的大学。“疫情刚开始不久,机票价格就飞涨,中国留学生被留在国外。父亲的同事的孩子也很难回国,一是都不知做错,很头疼。如遇到紧急情况,能马上回去也是选择日本的理由之一。而且欧洲和美国对中国人的歧视越来越严重,很危险。”

看了网络新闻和社交媒体,感觉日本的反华情绪也在高涨,“但至少来日本半年,我没有遇到过这情况”。

由爱国少年走向反中共的道路

同样在日语学校留学的黄先生(化名)也称赞日本人对中国人很好。“我们九○后是沉浸在日本文化中长大的一代,所以对日本文化感到很亲切。不仅仅是动画,7-11等日式便利店在欧美也没有,真是不方便。”

黄先生从北京市某名牌大学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在日语学校毕业后,打算升入研究生院。因为父母是地方公务员,自己也专攻法学,打算在中国就职。据说黄先生原本是个小红粉,丝毫没有移居海外的打算,但因疫情改变了想法。2023年2月,奥秘克隆毒株开始流行后,黄先生的大学让他“留在宿舍”禁止走出校园。据说从那之后到12月的新冠风封控政策撤回为止的约10个月,一直处于软禁状态。

中国政府提倡“动态清零”。平时采取宽松的警戒态势,一旦确认有感染者,就会立马强化防疫体制,恢复到零感染者的状态,说通常情况下会有一定的社会自由。

但“这是个脱离现实的谎言。大学害怕担责,威胁学生说感染了就得退学。在狭窄的宿舍生活,所以一个人感染的话就会传染给大家。如果有人跑去玩感染的话,连自己都有可能退学。因此同学们陷入了疑神疑鬼状态。以前姑且不论,我还以为现在得中国已经是个正经的国家了呢。其实和文化大革命的时代没有任何变化。”

不满爆发兴起了“白纸运动”。在北京市、上海市街头或中国各地大学举行的抗议集会。

“虽然我没有上街参加,但在心里还是支持着得。因为我已经厌恶这样的生活了。”

    白纸运动不久,中国政府撤回清零封控。此后经过约1个月全中国人的九成感染这样的大混乱,中国的新冠疫情结束了。此后疫情流行的也反复出现几次,不过,已经谁也不去说了。

因此,原先的爱国少年黄先生成了强烈反中共一员,决定去日本留学。但是,据说在同学中决定摒弃中共国的只有他一个人。

    “大家都忘记了那份痛苦。移民不是简单的选择。能不能找到工作是最大的不安。是否能掌握可以在日本企业就职的日语?我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中文、英语的语序都是主语、动词、宾语的顺序,日语却完全不一样,感到太难了,头痛。如果遇到这样的困难,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忘记新冠的记忆,像以前那样快乐地生活下去吧。”

除了大学、研究生院留学,作为新的趋势有中小学的留学。

“在中国,让不能进入普通科高中的孩子去日本留学是一种热潮。”

段先生(化名)如是说。移居日本已经十多年了,以孩子升入小学为契机,从东京都足立区搬到了文京区。

教育移民到文京区

“文京区的教育环境水平不一样,有很多知名的小学,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医生、律师,房租、生活费都很高,但我努力做到了化妆品销售和保险销售的双重工作。在中国名校校区的“学区房”,以数倍的价格交易。与此相比,东京还便宜,这也是感到实惠的理由。不仅是像段先生这样拼命工作实现搬家的人,中小企业的老板级别的人为了孩子移居文京区的教育移民也在增加。

这一背景下的是被称为“普职分流”的教育改革。中国的大学不断增加招生人数,终于达到了每年1200万人。高学历化虽然有好的一面,但也会产生“大学毕业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满的一面。另外,虽然失业率很高,但建筑工地、厨师、服务业却出现了人手不足局面。

因此,“普职分流”将高中时能进入普通科高中的人数控制在50%。这是为了效仿德国和新加坡,在年轻阶段区分白领和蓝领的职业生涯。只是,中国的蓝领社会地位低,职业高中的教育内容与就业难挂勾。甚至有这样的笑话:明明是空姐专业却没有一个人找到工作。

中国政府奇怪的是不明确表示新政策。害怕遭到在子女教育上用心的中国人批判,暗中推进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因此产生了让在学校成绩不好的孩子早点留学的趋势。

“经常有中国朋友找我咨询商量,说是小学四年级之前来留学好,还是从大学生来留学好。在文京区,日本人的孩子应该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备考初中。如果比这个晚的话就不能竞争了,如果学会了中国式思考,面对日本国语等没有日本式思考有很多解不开的问题,会很辛苦”(段先生)

日本公立学校的教育太松

并不是所有的在日中国人都在向应试竞争挺进。对普通教育感到满足的人多住在锦糸町、龟户、新小岩、西川口等中华街。据说中华街多是因为日本人敬而远之,房地产价格便宜。

真正的富豪住在港区,所谓的富裕阶层住在东京湾地区,教育移民去文京区,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有很多在日中国人居住的锦糸町……每块土地的中国人移民都有各自的倾向。

“即便如此,日本的公立教育也太过于松散了吧?”前面提到的原消费者金融老板王先生抱怨。把女儿送进公立小学的时候,眼看着学力下降了。“听女儿说,班里有一半的人都不知道现在的日本首相是谁。老师很温柔,也没有过分的歧视和霸凌,孩子只是茁壮成长就好了吗?”。即使现在让女儿回到中国,也已经跟不上学习了。是否要再次移居到别的国家,还是转校到日本的国际学校,感到头疼。

孙靖是中国大型电视台的播音员,曾到美国留学,经历了中国大型视频发布企业的制作人这一辉煌的职业生涯。孙靖说,实际上让孩子转学了。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为了增加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移居来到丈夫工作的日本。本人从事在线语音课程、播客制作等工作。那么,孙女士当初让儿子上公立学校,不过,对只重视协调性,不能发挥个性的日本的公立学校教育感到疑问,使之转校了到国际学校。

采访在日中国人的时候,评价日本公共教育的声音很多。说教师的质量高,提高孩子的自主性等是魅力所在。在中国,上下学也有监护人陪伴,做料理等家务也不让孩子帮忙。认为重视自立的日本更能教育孩子好好成长。

以“中国速度”不断改变的价值观

但是,在曾留学美国的孙女士看来,对日本的横向教育似乎感到不给力。采访后闲聊一个令人很感兴趣的小故事。孙女士爱好做料理,在东京为在日中国人举办了以健康和饮食为主题的演讲会,她说:“爱好料理看起来像被看成全职主妇,有些羞愧。”虽然笔者在中国采访时间很长,但这样的想法还是第一次听到。难道这就是中国事业型女性[4]的想法吗?在被称为“中国速度”,即以戏剧性的速度变化的中国社会、想法、阶层和世代,再加上有无海外经验,让人感受到多样化的发展。

以上,我们看到很多在日中国人的不同身影。“说今后蓝领工作者要继续增加”。株式会社Linc的仲思遥CEO如此预测,该公司主要从事连接想在日本工作的外国人和日本企业的匹配业务,以及就职后实施教育支援。

过去,中国是技能实习生等蓝领劳动者的最大供给国。但趋势已转向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等东南亚地区。究其原因,除了中国变得富裕之外,技能实习制度从2018年开始转变成特定技能制度,接受外国劳动力的趋势也在发生变化。

“如果有特定技能的话,可以跳槽,如果通过二号资格考试的话,也可以得到永久居住的资格和将家人办到日本来居住。对外国劳动者来说好处很大,人气也高。日本的劳力不足日趋严重,企业也希望雇佣更多。日本政府也很积极。今年2024年3月的内阁会议上,政府将特定技能的接受范围扩大到了82万人,是以前的两倍以上。今后该框架也会继续扩大下去吧。”

中国还没有实施特定技能考试,目前来看中国人很少,但仲思遥CEO认为今后情况会改变。

蓝领的工资差距

“光靠东南亚无法满足日本的劳力需求。中国富裕了,白领和日本的工资差距缩小了很多,但是蓝领的差距依然很大。由于中国经济低迷,想来日本的劳动者会增加吧。”

以前就有人说“单一民族国家的日本不能接受外国移民”。就算现在,如果问是否接受移民,估计表示反对的人会很多吧。但是,日本暗暗地向移民国家转向。从高级人才到蓝领工作者,接受所有阶层的外来人才。至少目前这个措施是成功的。大多数日本国民都没有注意到这一转变。虽然在网上可以看到“日本被外国人鸠占鹊巢了”的意见,但正如这篇文章所说,移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面临排外主义。既然日本的人口减少是不可逆转的,那么接受移民的潮流今后也会持续下去。

通过采访,再次感到日本的设计很精妙。并非是一般被认为“日本很松散,外国人很容易搞定”那样。如果外国人这样认为,难道不是因为日本所设“陷阱”精妙吗?日本人口不断减少,的确需要移民。以“日本容易搞定”的印象吸引外国人,但一旦进入里面,就会有另一个世界在等着。意外的是日本是外干中强。

[译自《文艺春秋》2024年11月刊《针对来日中国人的调查“你来日本做什么?”—来自中国的移民急剧增加,日本是否会被吃掉?》,本文作者和文艺春秋株式会社同意翻译转载。]

[1] 认证海外就医协调机构(AMTAC)是符合医疗国际拓展工作组制定的指导方针,得到MEJ (Medical Excellence JAPAN) 认证的海外就医支援企业的总称。

https://medicalexcellencejapan.org/cn/business/certification/amtac/

[2] “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技人国)”是指在技术(机械工学等技术人员、系统工程师等)、人文知识(企划、营业、会计等事务职位等)、国际业务(语言教师、翻译、设计师等)领域,为了从事活用各自专业领域的工作的在日本就业的在留资格。

[3] 再贩制度,是指出版社等自己决定书籍和杂志等的定价,在书店等可以以同样的价格出售,零售店不能降价销售的制度。在反垄断法中,商品的价格固定一般是被禁止的,但是对于书籍、杂志等文化价值高的东西,作为例外被认可。

[4] 是指积极致力于工作,积累经验,以晋升和加薪为目标的女性。

 

Managemented by 佐口尚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