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意图和媒体产生共振 围绕出口管理问题,韩日关系陷入了不必要的僵局。我们先回过头来看看其背景吧。 事情的起因是日本7月1日经济产业省的新闻发布,标题是《关于对韩国出口管理运用的修改》。说到底这是“实行严格的制度”的表现。 但在发表后不久的报道中,“禁止出口”、“启动出口限制”、“对抗措施”等刺激性的、过激的标题跃然纸上。最近总算改变了“出口管理严格化”、“排除出口优惠”的措辞,真花了多很长时间。不过,在一些媒体报道中,“出口限制”一词仍在被反复地使用。这种反差究竟是什么? 恐怕是囫囵吞枣地相信了一些政权核心人物的说明,是与经济产业省的新闻发布相距甚远的报道吧。 日本国内围绕原劳工问题,要求韩国政府采取对应措施的呼声高涨,政权内部也在暗地里摸索对策。在这种情况下,想把此次措施“当作”“事实上的对抗措施”,或者作为对抗措施“给别人看”的政治动机发挥了作用吧。而且也恰好瞄准了韩国对原劳工问题做出回答的时机。 当初,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这不是对抗措施。”但安倍首相自己也提到了因为原劳工问题而导致日韩两国信赖关系受损的背景,焦点就聚集在这里。 想回应对韩强硬的国内舆论。也想给韩国传递信息。这些都是可以理的很自 ...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