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政策论坛 > 文库 > 第四十六期 > 克服危机的道路―探寻堆积如山的课题的整体最佳解决方案
第四十六期 ,经济  2021年3月11日

克服危机的道路―探寻堆积如山的课题的整体最佳解决方案

藤本隆宏(东京大学教授)

 

< 要点 >

  • 可持续性、数字化、全球化等课题
  • 肤浅的日本制造业唱衰论和EV礼赞论
  • 课题堆积如山的日本产业的进化

 

藤本隆宏教授

在产业发展方面,2020年代究竟会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2020年代伊始,新冠疫情世界性大流行,其影响确实会旷日持久,但是从长远目光来看,全球气候变动、水灾·震灾的相继发生、数字化、美中摩擦、疫情的影响下实体经济规模的缩小等问题也依然存在。更加麻烦的是,这些要因错综关联,如今的时代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复杂时代”。

这些问题可以总结为S(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危机)、D(digitalization=数字化)、G(globalization =全球化)。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在2015年提出的17个可持续开发目标群(未实现的问题),但是,包括这些在内的更大的S-D-G是2020年代的产业人和政策决定者的课题。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说是解决巨大的联立方程式寻求的整体最适合的解。

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上短而有魅力的标语急速扩散,甚至影响到内阁支持率和股价。因此,在产业领袖和言论界的一方,存在着一个一个地分散复杂的联合方程式,无视难以忽视的制约条件,有一种想多发简洁文案口号的奢望。如果一步出错,就会伴随着重大的失误,造成个别解的乱象丛生。

这种无确凿证据的诡异言论,例如后述的日本制造业唱衰论、电动汽车(EV)礼赞论、日本比工业4.0落后一圈论(将德国方面的2020年预测与2010年的现实混淆造成的误解)等,为数不少。


日本制造业唱衰论在这30年间反复浮现又消失。但是,从结果来看,平成时代(1989-2019年)末的日本制造业的附加价值总额超过了100兆日元,与平成初期相比几乎没有减少。用1千万人的就业者来除,其附加价值生产率约1100万日元。如果非制造业也能达到这个数值的话,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超过700兆日元。在30年前,最初与中国的工资差距约为20倍的超不利条件下,日本用5年的时间将产品生产效率提高到5倍,可以说这是日本制造业持续发展的所谓“30年战争”的成果。这些唱衰论的大部分都欠缺统计分析、现场观察和理论考察。

 

 

在EV礼赞论和防止地球气候变动的大目标上,存在着目的与手段混为一谈的问题。如果不把当今时代的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极限、起火、老化、充电时间等弱点、材料采购、成本问题、各国政府的政治考量等全部考虑进去的话,就得不到整体的解决方案。现在的EV在发电和制造阶段也不能忽视二氧化碳(CO2)的排放。中国政府认为,如果是EV的话,技术很容易跟上,所以在大力推进EV化,但是在煤炭火力发电占主流的现体制下,这样的举措在对应气候变动是有局限性的。

再加上没有内燃机的纯EV的世界市场占有率,新车市场约2%(2018年),持有车辆和总行驶距离来看也不到1%。被期待的下一代全固体电池的正式普及预计在2030年前后,很多专家预测截至2030年的EV普及率为10-20%。各国政府虽然企图强化普及政策,但一旦停止补助金,初创企业倒闭就会不断发生,即使急于重新开始,也面临着财政吃紧的问题,整体解决方案很难找到。

从防止地球气候变动的根本目的来看,有必要削减“电动马达全世界行驶公里×行驶每公里的CO2产生量”和“内燃机全世界行驶公里×行驶每公里的CO2产生量”的合计值。

后者的产生量现在占99%以上,如果EV的正式普及需要10年以上的话,对2020年代的气候变动对策负责的人来说需要,(1)依然对占大部分的内燃机汽车的行驶每公里CO2产生量继续进行削减(技术革新),(2)尽快开发受市场欢迎的具有魅力的电动车·EV,(3)削减火力发电等CO2产生总量——而且这三个整体解决方案必须同时进行。

EV普及是到2030年代的长期课题。2020年代是过渡期,汽车相关CO2削减的主角包括硬件方面日本汽车产业在上述策略(1)上保持优势,整体解决方案要对上述方案进行总动员。目的是将气候变暖问题最小化,重要的是冷静的演算和科学的推论。“EV派还是反EV派”这样的黑白两元论,对2020年代的温暖化问题来说并不是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最后,作为在“S-D-G”联动中摸索推进整体解决的国内工厂的典型例子,让我们来看看松下甲府工厂的举措。

甲府工厂的主要产品为半导体安装机,因为微型化要求具有超高性能,所以需要按照客户特殊规格进行最佳设计(D)。关于二战后在日本形成的一体化现场相适应的磨合型设计这一领域上,日本据点具有“设计的比较优势”(G)。另一方面,由于1990年代低工资成本大国中国的出现,到2005年以后中国工资成本高涨,中国和东盟(ASEAN)国家拥有零部件、产品生产基地,加上日本形成“亚洲三角形”供应链(供应网)(G)。

日本没有因疫情禁止外出而关闭工厂,企业采取了自卫性的工厂内感染防止措施(S)。甲府工厂彻底检查体温、手指消毒、戴口罩、确保距离、驾自家车上下班等,完全没有场内感染。因为平时卫生管理很先进,所以在防止感染的能力上,对该公司的海外工厂也起到了母体工厂的作用(G)。

虽然中国的零部件生产据点在2020年1月被暂时关闭,3月在东盟的多个据点也有工厂关闭,但为了迅速的替代生产,甲府工厂的生产线没有停。在确保有库存天数以内恢复现场生产或替代生产,则可以持续保证供应。在震灾等过去的“可见灾害”中积累的经验值,在这次的“看不见的全球化灾害”中也发挥了作用(S)。

另一方面,一时减速的半导体的微型化也用划时代的激光技术在2010年代末加速发展,人工智能(AI)、高速通信标准“5G”、物联网(IoT)等数字需求扩大凸显出来(D)。因世界经济不景气和美中摩擦而变得慎重的亚洲大型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也决定在2020年3月左右扩大增产和设备投资(D)。

在全球疫情感染的现状下,比起成本更重视交货期的可靠性,因此供应链持续运作的日本大企业提高了存在感(G)。实际上3月以后,包括紧急事态宣言期在内的时间里,甲府工厂仍然可以接受海外大型订单,,全面持续运转。

数字制造的举措也在加速(D)。通过多能工的团队合作,作业小组一边监视信息空间和实际世界综合分析的信息物理系统(CPS),一边挑战复杂的变种变量生产,志在形成与中国和美国不同的日本型数字制造(D、G)。

日本的产业以S-D-G复杂的形式进化发展。企业·现场追求的正是S-D-G的整体最佳解。如果将这些割裂开观察的话,就看不到灾害、疫情、气候变化对策(S)、活用CPS的低空战(D)、美中摩擦(G)联动的2020年代产业进化的方向性。

 

翻译责任:日本综述。本篇报道首次刊登在《日本经济新闻》2021年1月7日的专栏《经济教室》中,题为《克服危机的道路:探寻堆积如山的课题的整体最佳解决方案》(日本经济新闻2021年1月7日)。经笔者的许可转载。

 

Managemented by 佐口尚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