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政策论坛 > 外交

外交档案

No.56
第五十六期 ,外交  2025年1月27日

亚洲版北约不会成立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安保通”政治家缺乏常识性理解

石破《哈德逊论文》的冲击 就任第102代内阁总理大臣的石破茂曾经在小泉纯一郎内阁时任防卫厅长官,在福田康夫内阁担任防卫大臣,是公认的防卫问题专家。他自己也表示“国防是自己毕生的工作”,作为自民党国防部会、安全保障调查会的重要人物,也是政界最有名的外交、安全保障领域的政策通。在国会上的论战自不必说,频繁发表防卫问题的著作和评论,特别是关于冷战后日本的防卫政策、防卫相关法制宪法的“政府有权解释”的应有方式,作为国会议员如此深入地切入者无人出其右。 石破在2008年卸任防卫大臣,围绕越发严峻的日本安全保障环境,日本在安倍晋三执政期,制定了日本和平安全法制,岸田文雄执政期,大幅度增加防卫费,在内阁会议决议通过了引进反击能力的三份安保政策文件等,日本的外交安全保障政策得到刷新。在岸田首相宣布不参加竞选后,参选自民党总裁的候补达9名,创下新高。在此次选举中,特别是关于有事之际,能否将安全保障问题托付给下一任首相成了焦点,越发重视新选领导人的资质。 这次是石破第5次挑战总裁选举,他虽然有一段时间离开了外交、安全保障实际事务,但安全保障领域的知识和实绩依然十分丰富。在总裁选举的第一轮中没投给石破,而在第二轮决赛投票中投给石破的议员里,有不少 ... ... [阅读更多]

No.56
第五十六期 ,外交  2025年1月20日

日本人学校男孩遇害事件是否会成为日中关系的转折点

  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发生的日本人学校男孩遇害事件,给整个日本社会,特别是对与中国有关的日本民众造成巨大冲击。结合江苏省苏州市的事件,作为《朝日新闻社》的特派员、曾在北京和上海多地采访生活,从事记者和编辑委员长达25年之久的笔者也难以抑制住心中的愤怒和悲伤。这一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中国社会一个怎样的病症?为什么矛头指向日本?我想就该事件所反映的当前的日中关系和今后的走向进行探讨。 接二连三发生的无差别杀伤事件 “献忠”。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张献忠。以杀人成性,滥杀无辜而闻名。近年来,在中文网络上,他的名字被暗指对社会不满、无差别攻击或杀人的报复行为。在中国的搜索系统百度进行搜索该词也不会显示史实以外的说明。据北京的一位大学教授说,中国当局害怕有人不断模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名字也是一个敏感词。 中国社会正对疫情以后无差别杀伤事件加大力度戒备。因为犯人持刀袭击地铁、街道、购物中心、幼儿园、学校、医院的事件层出不穷。一位住在上海的家有小学生男孩的朋友说:“听说针对富人家孩子的绑架和杀人事件正在增加。我不认为全部都被报道了,所以很担心。有不少人家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 究其背后的原因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失速。中国国内生产总 ... ... [阅读更多]

No.56
第五十六期 ,外交  2025年1月17日

发展援助的去向:通过解决问题预防问题

  〈要点〉 需要根据来自对象国的“请求”进行研究可行性以及实施支援 中村哲成为在当地建立信赖关系的典型 向和当地人一起共享课题的做法转换   分析以往政府开发合作如何定义课题和促成项目,其答案可以作为预测未来ODA走向的重要出发点。 二战后的日本,想到把经济的复兴编入战后赔偿和经济合作中去。经济合作不久成为官方发展援助(ODA),又将维持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经济圈的目的纳入其中。其活动范围除了道路、港湾等社会基础设施,还扩大到了保健、教育、环境、构筑和平。近年来,ODA在安全保障上所起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在ODA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中,几乎保持一成不变的是促成项目形成的方式。以往日本一贯采取的方式是根据对方政府的请求,对项目进行排名后再促成项目形成。这一“请求主义”与把人权和民主主义摆在最高位置的欧美主要援助国明显不同,主要是促使对方政府自己去努力。尊重对方国家的开发计划的态度,异于欧美的援助方式,在构筑与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关系上也发挥了作用。 日本采取的方式中,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欧美各国批判日本的援助为“商业主义、没有理念”。同时,日本国内,特别是对援助基础设施建设的批评声音不断高涨。 ... ... [阅读更多]

No.56
第五十六期 ,外交  2025年1月15日

开发援助的去向:官方发展援助 (ODA) 、莫局限于安保

  〈要点〉 发展合作宪章属国家安全战略 offer-type型合作比附带条件型束缚力更强 日本人也重视“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在国际社会中,占有光荣的地位”。这是日本国宪法前文中的一句话,对于在20世纪80年代度过学生时代的自己来说,这是日本开发援助中潜在的自然目的。 198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成为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2位的经济大国,而且官方发展援助(ODA)的支出额也直逼世界第一。以“世界中的日本”为主题的活动相继举办,类似“日本人不应该只考虑日本的事情,应该作为世界的一员行动”的氛围不断高涨。1991年制定的第一个官方发展援助宪章体现了承担“日本在世界上的责任”的意愿。 但是在2015年以替取代官方发展援助宪章,由内阁会议决定的发展合作宪章中,国际合作的主要目的发生了很巨大变化。新宪章成立后,政府把开发展合作作为日本安全保障政策的一部分,宗旨也更加现实。 2013年底首次确定的国家安全战略显示,“作为国家安全基本方针,本战略将对海洋、航天、网络、ODA、能源等与国家安全相关领域的政策给予指导”,并据此制定了2015年发展合作宪章。 国家安全战略于2022年实施修订,为了呼应,于2023年也修订 ... ... [阅读更多]

No.56
第五十六期 ,外交  2024年12月24日

日本岸田政府外交的评价和新政府的课题

回顾岸田文雄执政的三年,在乌克兰支援、三份安全相关文件、G7广岛峰会、日韩关系和外交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下一阶段,新首相必须在外交和经济交错的新领推出战略措施。 (编辑注:这篇文章作于2024年9月27日自民党总裁选举开票前,用日语发表在2024年9·10月号《外交》杂志。) 2024年8月14日,岸田文雄首相表明意向不参加下届自由民主党总裁选举,也就意味着结束长达约三年的总裁以及首相任期。辞职的理由是,针对经济形势和自由民主党政治资金等主要问题,无法化解对内政问题的批判。另一方面,关于岸田政府的外交、安全保障政策,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专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具体业绩有应对俄乌战争、修改安全保障相关三文件、主办G7广岛峰会、改善日韩关系等都值得好评。岸田文雄在外交方面的领导能力未必体现在国内评价这一点上,也许表现出现代民主主义各国共同的特征。本文在整理岸田政府的外交、安全保障政策的成果和课题的基础上,考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评价差距,借以探索作为新政府需要解决课题的线索。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左右日本外交 回顾岸田政府成立的2021年10月前后,世界依然疲于应对新冠肺炎,在大环境中,日本也无法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但2022年2月24 ... ... [阅读更多]

No.55
外交 ,第五十五期  2024年10月31日

历史认识问题的前方有“和解”吗?

波多野澄雄(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主任、筑波大学名誉教授)   战后日本缺乏多面且现实的“战争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又面临与中国、韩国等国家的“历史认识问题”。为什么问题会变得如此复杂?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大东亚战争”?   在“和平主义”的背后没有培养出真正的战争认识 “日本的真正崩溃,不在于(中略)战败,而是始于战败后自我否定错误的过去,并认为新的曙光即将到来”,已故的评论家福田恒存(1912-94年)如是说。 如何看待那场大战,一直是战后日本的重要课题。追溯议论的进程,主要有1950年代的“侵略战争论”和“自卫战争论”这两种对立的叙述。当时,日本仍深受1946年到48年举行的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影响。站在法庭上的被告人广田弘毅(1878-1948年)、重光葵(1887-1957年)、平沼骐一郎(1867-1952年)这三位文官没有支持主编律师清濑一郎(1884-1967年)主张的“自卫战争论”。然而,学术界和舆论界并未深究这一现象的意义,而是急于追究战争责任,未能讨论对日本人而言“那场战争究竟是什么”这样的本质问题。 进入20世纪60年代,“解放战争论”取代“自卫战争论”成为主流。 ... ... [阅读更多]

No.54
外交 ,第五十四期  2024年2月26日

日本与东盟的未来:紧密合作解决共享课题

远藤环(埼玉大学教授)   〈要点〉 快速增长导致的发达国家型和发展中国家型课题的共存 向重视可持续性和公平性方向发展 日本年轻人赴亚洲留学过少令人担忧   2023年是日本东盟友好合作50周年,于12月在东京举行首脑会议。过去50年间,日本和东盟的关系以及亚洲的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速经济发展加强了区域内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二战后,以贫困和发展停滞地区而闻名的亚洲,出现了被称为“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在经历几次危机的同时,依然作为新兴亚洲而崛起。进入21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GDP总额已超越欧美,亚洲成为生产基地、技术革新的创新发源地。与此同时,亚洲发生的风险和危机也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虽然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东盟各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不仅是新加坡,2010年代泰国和马来西亚也从引入海外直接投资的国家转变为对外投资国。 日本在20世纪发挥了领导作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日本创造了东亚、东南亚GDP的7成,名义GDP规模约为东盟10国的8倍。但是,这种情况进入21世纪后发生了根本变化。日本的人均GDP被新加坡(2010年)和文莱(2011年)超越(后者根据时期有所变动)。根据国际货 ... ... [阅读更多]

No.54
外交 ,第五十四期  2023年10月20日

非洲所寻求的国际秩序

武内进一(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联合国大会决议的冲击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已过去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战争与国际秩序息息相关,必将促使其重组的事态越发明了。该战争具有俄罗斯与支持乌克兰的西方国家之间进行的代理战争的意味。自然各国对这场战争持有的立场,包括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会给予评价。而且,通过这场战争,也明确了当前的国际秩序并没有如西方国家所认为的那样得到世界的支持。 乌克兰遭受俄罗斯入侵之后,在2022年3月2日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谴责俄罗斯的决议。193个成员国中,141个国家投了赞成票,而弃权(35个国家)、无投票(12个国家)、反对(5个国家)合计占总体近3成。    后者大部分是被称为“全球南方”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54个国家)中约有一半的国家没有投赞成票。这一事实给西方国家带来冲击,此后,对全球南方以及非洲的公关变得活跃起来。在之前的先进7国(G7)广岛峰会上,应对全球南方问题也成为重要议程,印度总理莫迪、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巴西总统卢拉等人被邀请参加,这一点令人记忆犹新。美国的拜登政权与特朗普政权时期不同,加强了对非洲的干预,国务卿布林肯和副总统哈里斯也相继访问了非洲各国。 为什么很 ... ... [阅读更多]

No.53
外交 ,第五十三期  2023年9月21日

七国集团(G7)主席国任期继续:
日本可通过“复兴”来彰显领导力

东野笃子 筑波大学人文社会商务科学学术院教授   为参加G7广岛峰会访日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广岛和“复兴后”的乌克兰重叠在一起。日本作为G7主席国,又作为复兴支援国,能做的是什么呢?   “如此关注乌克兰,特别是提出声明支持乌克兰的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对乌克兰人民的支持,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今年5月,泽连斯基总统面对面参加了在广岛召开的7国集团峰会(G7峰会),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达了这样的谢意。目前正遭受俄罗斯入侵的一国总统,降落在遥远的广岛,受到来自全世界的瞩目。 根据首脑会谈后的各种报道所示,日本政府当初似乎对泽连斯基总统的直接与会持消极态度。但是,日本通过该峰会连接了非G7成员的“邀请国”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等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从结果来看,这次G7峰会彰显了主席国日本的“凝聚力”,可以说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 相反,围绕G7峰会也有许多负面报道。对于“广岛愿景”提到的“不允许俄罗斯的核胁迫,更不允许俄罗斯通过任何方式使用核武器”,有人批评说“允许维持核抑制体制文件的出台是把‘广岛’当作工具进行政治利用”。但是,既然俄罗斯试图通过核武器改变现状,就不得不依靠核抑制体制。在俄罗斯的核威胁趋 ... ... [阅读更多]

No.53
外交 ,第五十三期  2023年8月25日

中美隔阂,即便近期缓解但对立结构不变

  佐橋 亮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教职研究员   2023年6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中美时隔五年恢复高层访问。布林肯访华因中国的侦察气球问题一度受挫,但美国政府一直保持访华意愿。尽管美国在国力上与中国保持竞争关系,但同时一贯寻求与中国保持对话。为什么拜登政府保持摸索与习近平政府的外交关系呢? 这背后不乏有拜登政府独特的平衡感。美国充分理解中国的崛起和一些行为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但也倾向于把控双边关系不让其过度恶化,主张应该在两国间设置所谓的“栅栏”,建立对话机制。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关于中国和世界有比特朗普政府更为严格的愿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2023年4月表示,为了构建将安全保障意识纳入经济政策的新国际性协议,应充分利用少数国家间的合作(小多边主义)。同时强调产业政策,还进一步提及要保护美国劳工问题,留下了保护主义的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大方针是主导构建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体制。但是,由于开放给中国和俄罗斯带来了不必要的增长机会,并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丧失了许多劳动者的选票,出于对此的强烈自我反省,在经济方面 ... ... [阅读更多]

Managemented by 佐口尚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