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田光规(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 “孤独·孤立”这些词,自从2010年日本NHK电视台播出“无缘社会”专题报道之后,常常可以耳闻目睹。大约在那10年后,菅义伟内阁设立了“孤独、孤立对策担当大臣”,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当关注孤独、孤立问题的同时,像是唱反调般也涌现出重新审视孤独、孤立价值的议论。即所谓应承认“一个人的价值”的议论。考虑到这些意见,最近使用“非自愿的孤独和孤立”这种说法来限制问题的存在方式,其倾向可见一斑。 但是,孤独、孤立的问题并不是单纯到可以用自愿、不自愿等心态来分类。例如,经历了公司倒闭、离婚、朋友背叛的结果,想一个人生活,这样的人会被认为是自愿的孤立吗? 在重视自我决定的社会,对于某件事的同意与否,往往从当事人的内心态度来判断。在这样的社会里,不愿发声的人,往往被认为虽有些消极,同时默认了眼下的现状。这种判断方式,只是因为当事人没有发出声音,难免导致忽略需要帮助的人,从根本上加剧了孤独和孤立问题。 本稿以居住在首都圈的人们为对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探索孤立人群的实情,讨论将孤立与否归咎本人意愿的这种看法的危险性。 被排除的人们 正如社会学家桥本健二所指出的那样,日本从2000年代开 ...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