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政策论坛 > 社会

社会档案

No.56
第五十六期 ,社会  2024年12月16日

“你为什么来了日本? ” —访日中国移民调查

“我手头的资金不到一千亿日元,如果能收购半导体相关企业的话,想入伙的投资者很多。只要能找到收购的机会,之后就好做了。大家都是认真的。” 今年2024年6月,在东京举办的面向中国人的投资说明会上,一个中国人笑着说。主办方的中国大型企业复星国际(福森集团)大力支持来日中国富豪对日投资。“这一年,在东京遇到的富豪的人数比前十年在中国本土见到的还要多。中国富豪在日本投资迎来了顶峰。” 正如主办方所说,在皇宫附近的大楼举行的说明会吸引很多中国投资者。主题是企业并购。除了介绍半导体、旅游、医疗、房地产等关热门领域外,还讲解了不触犯外汇法的合法并购规则和万一发生台湾有事时的商业风险等。  “今后将陆续敲定超过1000亿日元的大型投资项目吧。” 除了企业并购,也有例如制造餐厅使用的配餐机器人的中国苏州穿山甲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计划在日本设立工厂。在中美对立激化的情况下,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能从中国出口。很多中国企业考虑要在中国以外的据点设厂。为什么选择日本呢?创业者宋育刚董事长说:“能用日本制造的招牌具有很大魅力,而且现在日本的人工费也很便宜。” 日本作为居住地也很有魅力。在新泻县越后汤泽经营民宿的陈先生(化名),在中国事业成功后,移居日本。 ... ... [阅读更多]

No.55
第五十五期 ,社会  2024年11月14日

为什么女性从地方外流:考验自治体高层对问题本质理的理解

小安美和,熟知地方自治体和事业所的实情,她为了消除地方职场上的性别差距,不停奔赴全国各地。我们走访她,向她了解了女性离开地方的理由以及能留住女性长久居住的区域建设条件是什么。 地方的女性想留在地方就业却不能  由民间的有识之士组成的研究小组“人口战略会议”于今年2024年4月公布了“可能消失的自治体名单”,该名单将人口减少的一个原因,聚焦在年轻女性离开地方这一点值得肯定,我在地方演讲时也经常引用。 但是,首先声明一点,我担任代表的Will Lab的事业目标并不是以防止人口减少为目标。而是为形成每个人都能向着“自己理想的姿态”进行挑战的社会风气,我们认为成为其障碍的就是性别差距。考虑到解决这一当务之急的问题,Will Lab针对各个地方自治体实施咨询。 那么,为什么要提到“可能消失的自治体名单”呢?因为现实的问题是,仅仅说要消除性别差距,各个自治体也不感兴趣。但是,我们意识到,消除性别差距,将个人能力最大化,其结果可以成为人口减少的有校对策,这两个过程可以共享同一个故事。 距今大约十年前,被称为“增田报告”面世,该报告公布了当时“可能消失的自治体名单”。我作为Recruit Jobs的经营负责人,为应对将来的人口减少、劳动力不 ... ... [阅读更多]

No.55
第五十五期 ,社会  2024年11月13日

震灾灵性论:与逝者共生

由东日本大地震所想起的 这十几年来,我针对东日本大地震[1]进行调查和研究,将其成果出版发行了《活着的逝者震灾灵性论——在灾害的不合理中》(新曜社)一书。我在书其中提出的概念“震灾灵性论”是我在致力于震灾遇难者的问题时发现的。之所以能找到这个概念,也和以前在坟墓研究会研究的经历有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迫切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即如何面对在东日本大地震遇难的逝者和突如其来的死亡,以及失去了所爱的家人而苦恼的人们。虽然并非我的近亲去世。这一经历让我不得不思考本来不抱太大兴趣的活着的人和逝者之间的深刻关系。 众所周知,东日本大地震[2]引发的海啸是自869年贞观海啸以来,时隔千年的大规模海啸。地震发生当时,我在东北学院大学(宫城县仙台市)工作,感受到了地震的剧烈震感,地震后不久,我确认了学生们的安危,在持续停电和停水的情况下,立马从人类史的观点出发,组织讨论如何将地震的体验记录下来。一年后出版发行了《3·11恸哭的记录—71人感受到的大海啸、核电站、巨大地震》(新曜社),当时作为地震相关的书籍,多是写真集和图片居多,而这本书共有560页、洋洋50余万字。历史学家色川大吉(1925-2021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评价到:“遭遇巨大地 ... ... [阅读更多]

No.53
第五十三期 ,社会  2023年8月10日

二三十岁高知女性的疯狂追捧
为何当今中国出现了一股“上野千鹤子热”?

  古市雅子(北京大学副教授) 作品登榜年度最佳 当今中国,社会学家和女性主义者上野千鹤子赢得了超高人气。她与作家铃木凉美合著的《始于极限》自去年9月出版后,不仅在豆瓣上当选为年度图书,而且截至5月中旬撰写此稿时,仍在周榜上排名第三。在北京大学校内的书店里,2022年最佳畅销书是上野千鹤子2015年出版的《厌女》。城市中的每家书店都设置了女性主义专区,上面摆满了上野千鹤子的著作。 去年9月,应学生们的强烈要求,我所在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邀请上野教授举办了一场线上讲座。受疫情影响,线下会场仅有100个名额,且只对日语系同学开放,不提供翻译,但是负责人的电话还是被打爆了,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前来咨询。线上会场原本和线下会场一样,仅限日语系学生参加,但是想听讲座的人蜂拥而至,连上野教授本人都一度被挤出会议室。讲座前一天,我在微信上收到了一条学生发来的消息:“一想到明天就能见到上野老师本人,我都要哭了。”她的热情再次令我感到不可思议。 在今年2月新京报主办的活动中,上野教授和著名女性电影学者戴锦华教授举办了线上对话,我作为翻译嘉宾也有幸参加。现场大约只有60名听众,但是他们的热情却异常高涨。这些为数不多的听众在 ... ... [阅读更多]

No.50
社会 ,第五十期  2022年2月8日

超越新冠危机:人才的“闭关锁国”、 阻碍提高人才质量

苅谷刚彦(牛津大学教授)   〈要点〉 日本的高学历化并未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本市场的封闭性对非正式员工也有影响 莫安住本国,提高人才的特殊性 在新冠疫情之下,很多国家暂关闭国境,阻止了人才的流动。从感染人数之少来看,长期拒绝留学生入境,日本的对应方式可谓接近“闭关锁国”。在全球化发展的人才竞争中,后疫情的日本能否推进人才的高度化和多样化呢? 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晚年的演讲中指出,长期处于交换场所的市场,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席卷世界的过程中变成了竞争之地。从这里可以看出市场的交换和竞争的关系,尤其对日本的来说,就有一个主要的主题即如何理解人才资本市场的交换和竞争的问题。 2007年到2017年期间,被认为是劳动年龄人口的生力军40多岁的男女雇佣者中,大学学历以上者的人数增加了约100万人(参照图1)。根据经济学的教科书知识,雇佣者的高学历化引领人才资本的增加,表示具有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从国际角度来看,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的停滞引人注目。     按照这个事实来看,一个谜团就会浮现。劳动市场是交换的场所,如果高学历使人的资本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相应的工 ... ... [阅读更多]

No.50
社会 ,第五十期  2022年2月1日

土地、房子和日本人:老百姓的梦想——“My home”——老人继承老人的现实和流动化政策

平山洋介(神户大学大学院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变化最凸出的特征是老百姓普遍拥有自己的房子。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居住在自己的房的中产阶级数量增加,形成了“有房社会”。很多人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有家人,从租房子搬到了自己的房子。而政府在制定并实践住房政策的之际,重视支持人们拥有自己的房子,争取形成普及自家房的社会。房产领域的扩大,不仅仅改善了住房状况,也被认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以及促进社会统一。 私有住房的大众化是在20世纪后半期独特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年轻化、结婚和家庭的增加、住房需求和住房建设的增加、强有力的经济增长、雇佣和收入的稳定、厚实的中产阶级层的形成、国家有支援政策,在这种环境下得以普及。在其背景下,高度经济增成长期使用的词汇“My home”不仅意味着有房,还具有立足于工作和收入的稳定,支撑结婚和育儿的意义。 1990年代人口和经济进入“后增长”阶段,住房和社会建设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平山和泉田2018)。人口减少、少子老龄化、结婚数量减少、未婚者和单身者增加、住房需求和建设的减少、经济维持在最低水平或负增长率、雇佣和收入的不稳定、中产阶级层的缩小、国家随住房相关的支援减少等 ... ... [阅读更多]

No.50
社会 ,第五十期  2022年1月26日

土地、房子和日本人:空房、所有人不明 — 土地问题的现状——如何找到定身居所

野泽千绘(明治大学教授)   多年来日本人都有一个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的梦想,有想成为“一国一城之主”的国民性。尽管如此,不可思议的是,现在却出现了日趋严重的“所有人不明的土地问题”和“空房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相同。在不久之前,下一代继承祖辈的土地和房子都再自然不过。但是,在人口从地方向城市流动和小家庭化发展的背景下,老家的土地和房子已经不再有资产价值。虽然也有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缺陷,但是也有人不知道自己离开乡下后仍有继承权的情况。这也与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家人、亲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疏远有关。 但是,空房是以居住地为中心的问题,与山林、原野、农地等所有人不明土地的问题不同。空房不仅影响日常生活环境,而且空房的增加对地区人口减少、地价下跌、税收有很大影响。 走向新的局面 除此之外,近年来灾害频发、受灾程度严重化,让人感觉到空房问题进入了“新的阶段”。近些年来,每当灾害发生时,媒体都会向我们发出关于受灾地空房问题的采访请求。这是因为空房因台风、暴雨、地震等原因一下子荒废,给地区居民的身体、生命、财产带来危险的情况多发的缘故。 例如,2019年6月的山形县近海地震和同年9月千叶县南部的台风灾害中,几家空房因所有人不 ... ... [阅读更多]

No.49
社会 ,第四十九期  2022年1月8日

日本数字厅所推进的数字化转型:日本的数字化政策并非失败

村井纯(庆应义塾大学杰出教授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在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凸显日本数字化落后于他国的背景下,2021年9月1日日本政府成立了数字厅。对于相关课题及展望,特采访了数字政策领域的内阁官房参与,兼任数字厅数字社会构想会议主席的村井纯教授。 阻碍利用的严格管制 ―在应对COVID-19方面,很多人切身感受到了日本社会数字化落后于他国的现状。您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的数字化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并非一帆风顺,或者说有些方面尚未发展到理想状态,而有些方面则还算顺利。我认为这是较为客观的看法。 回顾日本的IT战略,《IT基本法》成立于2000年。此后,官邸设置了IT战略本部,开展横跨各省厅的IT战略任务。最初的课题是打造一个每个人都可利用网络的社会环境,并且提前推进了相关措施。尤其是基础设施整备进展顺利,而在之后的利用阶段则分成了两个方向。 以大企业为代表,IT技术得到了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和特定行业则未能有效利用。 例如,金融、教育和医疗相关行业。这些行业存在严格的管制,必须遵循相关管制。企业受到了各种管制,填写规定文件,利用网络启动ATM必须通 ... ... [阅读更多]

No.49
社会 ,第四十九期  2021年12月3日

东京奥运会回顾:“推进和平社会”和东道主城交流

笹生心太(东京女子体育大学/短期大学副教授)   国际奥林匹克宪章明确写着“以促进和平社会为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作为促进奥运会参加国、地区和各自治体相互交流的措施,推出东道主城事业。下面在就明确东道主城事业的理念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奥运会的意义何在? 本文针对伴随2020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东京奥运会”)举办之际,以东道主城事业为焦点,回顾一下东京奥运会。 奥运会的意义到底何在?在东京奥运会迫在眉睫的2021年,以东京都民为中心的众多国民肯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虽然在召开东京奥运会之前或许不为人所知,但4年一度的奥运会·残奥会,其目的并不是向全世界展示运动员们的卓越身体能力。而是体现奥林匹克理念,“奥林匹克主义的目标是使体育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关心维护人类尊严的和平社会。”(国际奥林匹克宪章)。 在至今为止的奥运会上,为了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和推进“和平社会”也举行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东京奥运会除了上述既存的措施外,还通过东道主城事业来实现“促进和平社会”。 东道主事业所拥有的两个意义 东道主城事业是在东京奥运会举办之际,政府认定自治体 ... ... [阅读更多]

No.48
社会 ,第四十八期  2021年11月29日

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中暴露的脆弱性:日本能否从“数字战败”中复活

宫田裕章(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数字化的落后导致的混乱 —— 请列举COVID-19对策中因数字化落后而产生的问题。   原本,COVID-19对策的运用中有各种各样的要素缠绕在一起,仅仅用数字化的落后无法全部解释清楚。我只想基于事实来说。 很多日本人首先感到奇怪的是口罩短缺问题。假设库存量一样,若通过数字管理,只要掌握在哪里有多少,让这些库存流通即可,就可以防止无法送到那些特别需要的人手里的情况。比如,对于一线工作者和原本有疾病的高风险人群,确保他们能用一个月的用量,其他人也能保证两周的用量等,明确地告诉人们的话,很多人就能放心,可以抑制口罩的囤积。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不仅在日本,在全世界都发生了厕纸的抢购。没有必要突然大量需要,但是市场里的货物还是不够了。 最具象征性的是,2020年实施发放每人10万日元问题。从外国的例子来看,德国和英国在几天内,印度也在一周左右就发放完毕了。然而,日本到支付完为止花了几个月时间,而且当时的数字改革担当大臣平井卓也愤慨地说:“多花费了1500亿日元的额外费用。” 日本是世界上GDP比较高的国家,都觉得“数字化方面没有太落后”,但实际上日本在2020年的世界数字竞争排行榜排第27 ... ... [阅读更多]

Managemented by 佐口尚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