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政策论坛 > 文库 > 第十八期

档案

分类存档

No.1

东亚共同体构想和科技、教育交流

[ 东亚共同体构想早在2002年1月由日本首相(当时)小泉纯一郎在新加坡提出,他提议促进日本和东南亚经济合作是构筑东亚共同体的第一步,之后这成为日本亚洲政策的基本思想。今年6月11日菅直人新首相的就职演说再次确认了这一点。菅首相在演说中表示,日本是”面向太平洋的海洋国家”,同时也是”亚洲国家”,根据这一”两重性”,在以”日美同盟为外交基轴”的同时,还应”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合作”,”与以亚洲为中心的近邻各国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将来构筑起东亚共同体。”构筑东亚共同体在日本的外交政策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有它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最重要的理由是亚洲成为世界发展的中心,与亚洲的合作对于日本的繁荣开始持决定性的意义。从菅首相在上述就职演说中,把与”亚洲的经济”合作同”绿色革新”、”生活革新”、”观光和地区”、”科学和技术”、”雇佣和人才” ... ... [阅读更多]

No.Array

中国留学生巧妙算计的暂时避难生活

[ “到日本来留学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这里的大学生一点儿都不用功!”中国留学生张成(化名,21岁)用流利的日语开始说起来。 小张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一流大学的教授。由于父母研究工作的关系,出生后约4个月的时间小张曾经在日本生活过,高中时又曾经先后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短期留学。中国不像日本那么容易出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张的环境可算是相当好的。高中的同学大多考入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同在这个尖子群里,小张也考入了北京大学。去年又来到早稻田大学留学。 小张来到日本后首先感到惊讶的是日本学生的不用功。听在哈佛大学留学的中国同学说,在美国不拼命学习功课就会跟不上,可日本则不会,让人不免有点儿失望。要写的报告也不多,还很少能得到教授的反馈。或许是受到不景气的影响,给人的感觉是”日本的大学生不开朗、无精打采的。”... [阅读更多]

No.1

处于大转折时期的日本经济

[ 从1990年泡沫开始破灭至今已经过去近20年的光阴。其间,日本经济持续处在严峻状况中。数度遭遇金融危机、经历了战后第一次通货紧缩、年年膨胀的政府债务、还有停留在低水平的经济增长率等等。从战后起,直到经济泡沫破灭,在40多年里一直都持续着快速增长、甚至一度被视为要威胁美国经济的日本经济,这一变化实在太过剧烈。 人们要问,为什么会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出现那样剧烈的泡沫呢?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为何如此久拖不止?对于这个问题,许多经济学者都在寻求答案。引发泡沫的宏观经济的失败、泡沫破灭后拙劣的政策应对、面对战后首次经历的金融危机时措施无方等等,其原因有各种各样。虽然需要对其中的每一种因素都应该作为考察对象,但限于篇幅难以做到。 在此,想从长期的流向中,就80年代后半期泡沫的产生、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的停滞,其中对日本经济的变化如何定位等做一研讨。...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No.55

执念加息、日元升值的误解和盲点

  股价和汇率状况依旧不稳定,但以“理想汇率”和“正常利率水准”为目标的政策运营果真合理吗?难道应该优先考虑的不是实现好景气和经济增长吗?。   2024年8月5日日经平均股价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下跌4451点,创下历史最大跌幅。从8月1日开始的三个工作日,下跌7643点(以收盘价为基础)堪称史无前例的暴跌。 7月11日达到4万2427点,创新高的日经平均指数依然不稳定,但到8月16日为止恢复到3万8062点。8月的股价大幅度变动不一定会成为中长期股价、汇率的转折点。相反,市场对今后的金融政策和日本经济政策的预测提供了重要的论点。 8月暴跌的直接诱因可能是8月2日美国公布的就业统计数据恶化。由于景气感的恶化,对美国的政策利率会加速下调的预测占绝大数。受此影响,美欧和亚洲各市场的股价也出现疲软。但是,美国自不必说,欧洲市场的股价下跌只在3-5个百分点的范围内,没有像日本这样呈现股市暴跌之后持续混乱的国家。而且,关于汇率,日元不仅对美元,几乎对所有的主要货币都走高,可以解释为日本独特的因素影响了股价和汇率。 没能事先预测的失败 7月31日日本央行出台政策,将政策利率的  从0.1%提高到0.25%。此外,还对购 ... ... [阅读更多]

No.54

混沌年代重新审视选举的意义

  〈要点〉 权威主义国家运用选举操纵维持权力 民主主义国家也由政治撕裂和选举舞弊 需要详细调查对政权有利的选择时间的解散大选   2024年堪称全球选举年。不仅是能够对国际政治造成巨大影响的美国和俄罗斯,印尼、印度、墨西哥等地区大国,韩国、台湾等日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也将举行重要选举。日本根据目前国会争执的政治资金问题的进展情况,也或许会解散众议院进行大选。 选举被认为是代议制民主主义的代名词,多数国家即将举行的选举到底会给当代政治体制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 ◆◆◆   世界各国的国家体制虽然有威权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政治体制的区别,但大选在诸多国家举行。冷战时代,选举中是否有多个政党参与角逐是区分两种体制的标准。在当今世界,将近8成奉行威权主义政体的国家,也在实施有在野党参加的选举。 21世纪最初几年,民主的未来看到了光明,当时即便是在奉行威权主义政体的国家,实施选举也成为半规范化的操作。这里面有一个暗含着的前提,即竞争性选举是代议制民主的核心,随着竞争性选举在越来越多国家的普及,整个世界终将走向民主。 斯特凡·I.林德伯格(Staffan I. Lindberg), 瑞典哥 ... ... [阅读更多]

No.50

“非”立宪的日本人——为阻止宪法的名存实亡需要做什么?

超越“修宪论”和“护宪论”的框架 长久以来将日本人对宪法的意识一分为二的标准就是二战后一直使用的“修宪派”或“护宪派”。这个分类基本上对应于思想上的右派和左派,或者二战后日本政治用语“保守”和“革新”的立场[1]。不用说,这也是围绕在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HQ)的强烈影响下制定的“强加的宪法”的正统性和对其内容(特别是第9条)如何评价的对立。 但是,就当今日本人的宪法观,在讨论赞成修宪与否之前,应该思考一下更加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日本人到底有多“立宪主义(理解立宪主义的想法并相信)”? 请允许引用宪法学的教科书,来正式说明一下什么是立宪主义以及立足于此的现代宪法:   “现代立宪主义思想认为国家的任务是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但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从拥有强大权力的国家保护‘个人的’权力和自由。”站在这个立场上和基于此目的,需要严格限制国家机关的行动。立足于这种想法的宪法被称为立宪意义的宪法,或现代意义的宪法。(长谷部恭男《宪法第7版》新世社,10-11页 日文版)   这种立宪主义思想与“通过法律来约束权力,以维护国民的权利和自由为目的”,即和“法治”的原理密切相关(芦部信喜《宪法第7版》岩波书店,13-14页 ... ...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No.56

政府莫要介入物价和企业活动

  〈要点〉 通过调整财政、金融无法实现结构性经济增长 通过补助金等来控制物价导致庞大的财政开支 推进社会保障民营化以活用民间活力   在当今日本社,为经济重生,放出各种大招小招,喧嚣至极,但多数非但有用,反而会成为经济重生的绊脚石。 尤其是为提振经济而制定的财政、金融政策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效。综合所有经济学的研究,或许在经济恶化的时候多少会有支撑的作用。但是说到底,其效果只限于经济学所定义的经济恶化时,但经济并未没有像世人所想象的那样恶化。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通常在曲折波动的同时缓慢上升。其平均直线(趋势)意味着结构性经济增长。它在一定程度上是长年的移动平均线,可以逐渐改变。另一方面,围绕这一趋势上下移动的是现代经济学定义的经济循环。所谓经济恶化,就是围绕该趋势进入了下降局面。在日本,由内阁府定义景气与否等经济循环的局面。 安倍政府执政期间,日本进入二战后第二长的好景气期,即进入围绕趋势的上升局面。尽管如此,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说没有感受到好景气,作为回应,日本政府、日本央行长期处于财政赤字状态,实施金融量化宽松政策。不得不说这是错误的应对方式。本来,景气好时的财政、金融政策,应该与不景气时 ... ... [阅读更多]

No.54

作为欧洲经济自立战略的去风险化

  欧盟与美国的和中国保持脱钩不同,它的对华方式是去风险化。作为欧洲的主导欧盟,这一对华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欧盟的去风险化其特征主要是在于强化某特定领域的限制。下面我就从一些具体的内容中来解读一下欧盟的目标所指。   在2023年5月的G7广岛峰会上,G7表明了将对中国采取去风险化(de-risking)的方法。这个去风险化的概念,原本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首先提倡的。之后美国和日本等也被拉到其中,G7首脑公报中也反映了该概念。 那么,去风险化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呢?去风险化与其他方式又有什么不同呢?基于去风险化出现的背景、具体的政策展开、与各国的合作等,从这几个方面来让我们来看看去风险化的整体情况。 与中国脱钩和去风险化 “脱钩”和“去风险化”的区别由于各自概念所具有的模糊性,对其的评价也因人而异。我认为特别是在目标和对象这两个方面,“脱钩”和“去风险化”这两个概念的性质也不同。首先,脱钩的概念具有从相互关系中分离、切割分断的含义,主要是用于意欲分离经济关系和军事同盟关系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脱钩的目标中包含着断绝、分开、隔绝关系的概念。 相反,去风险化的概念,与其说是关系本身,不如说是把焦点放在了相互 ... ... [阅读更多]

No.54

与亚洲共创“商业与人权”的时代

  单方面“选择”亚洲合作伙伴的“日本一极“时代已经结束,进入亚洲多极时代。日本如何成为“被亚洲选择的合作伙伴”,应该如何和亚洲相处呢?让我们探索日本在“价值时代”的生存战略。 连通性时代 21世纪是连通性时代。随着物、人、资金以及信息的流动性的提高,加大了跨越国境的连接力度。所有的财富和服务都是由多个国家的各种企业连接而形成的全球价值链(GVC)所创造。如是的全球价值链高度且复杂运行的亚洲被称为“世界工厂”已有多年。而且,目前亚洲不仅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还确立了世界“市场”、“投资者”,甚至“创新者”的地位,与北美和欧洲并列具有全球性影响力。 回顾二战后的亚洲,总能看到在与世界的连通中成长的日本的身影。日本通过从亚洲进口资源和原材料,以加工贸易的方式步入以出口为主导的工业化轨道,1960年代实现高度经济增长。升级了日本的经济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在国际上失去优势的国内产业部门以贸易和投资为主轴转移到了亚洲各国。 这就是所说的“雁行理论”经济发展模式。如1993年世界银行《东亚的奇迹》报告所示,二战后亚洲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上表现突出,其中日本发挥了主导作用。 但是进入21世纪后,日本在亚洲的地位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 ...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No.46

如何提高观光的“质量”

受访者:下地芳郎・一般财团法人冲绳观光会议局(OCVB)会长 采访者:山田雄一(公益财团法人日本交通公社 观光政策研究部长) (采访日:2020年10月7日) 2020年春至9月冲绳观光的动向 山田雄一:请谈谈这几个月来冲绳旅游业的动向。 下地芳郎:4、5月由于发布了全国性的紧急事态宣言,造成观光产业寸步难行,到6、7月总算要恢复的时候,意想不到因夜店造成感染扩大。以前的新型流行性感冒和麻疹流行的时候也是同样,不过,有史以来冲绳的孩子很多,也有和老年人接触很多的环境,容易受到感染症的影响,这个软肋至今未能解决,1天的感染者数出现20人,30人持续不断。 7月来访游客数达27万人,为进一步恢复,面向国内实施“去玩吧,冲绳。”宣传活动,在切实获得夏季需求和秋冬修学旅行市场的基础上,准备了在10月末举办的Tourism EXPO Japan,向世界呼吁恢复冲绳,日本观光的计划。 但遗憾的是,从7月下半月开始疫情扩大,8月进入了县独自的紧急事态宣言期。作为县本身,也有来自我们观光业界的强烈要求,不要求限制来自本州等游客,决定在一边做好防疫对策的同时也抓好经济,但结果游客人数降到20万人。8月是冲绳是提高收益的重要时期,同比游客数只有 ... ... [阅读更多]

No.45

有动由美子的My fair person:通过LINE对新冠疫 ― 情调查的发现―宫田裕章(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教授)

有动由美子 vs 宫田裕章   有动由美子  宫田老师,初次见面。这是我第一次在网上和没有直接见过面的人进行访谈。 宫田裕章  很荣幸(笑)。 有动  宫田老师提出了利用通信应用LINE实施新冠病毒疫情对策的全国调查,收集人们庞大有关健康的数据,与厚生劳动省集群对策班和自治体联合,用来研究制定新冠病毒疫情的“下一步” 对策。 宫田  在国内约8300万人的LINE用户,从3月31日到4月1日进行的第一次调查中,大约有2500万人做了回答。回答率约为三分之一,除去人口普查,这算是日本史上第二大调查。   有动  在短时间内多次进行这样大规模的调查,还是首次尝试吧。   宫田  是的。5月上旬,向大家发送了第四次全国调查,主题是“差距”。 有动  “差距”? 宫田  新冠病毒疫情的对策和其他的传染病相比让人头痛的是,对活动的大范围限制,不仅对医疗,对经济也造成很大影响。经济危机的规模,预计将超过雷曼危机,达到100年前的世界恐慌水平。另一方面,经济上的损失因职业不同有很大差距。是为了掌握其实际情况实施了该调查。 有动  我也回答了。从调查结果中知道了什么? 宫田  LINE用户年轻人多一些,有必要考 ... ... [阅读更多]

No.43

特别对谈:2020年日本外交,多边国际秩序的纽带

茂木敏充 外务大臣 vs 田中明彦 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校长   美国和中国都拥有强大的国力,有时也会采取一国主义行动,该如何让两大国为稳定国际秩序做出应有的贡献呢?就2020年如何对日本外交进行掌舵,特走访了茂木外务大臣。 田中明彦 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校长 大臣至今为止一直担任重要内阁成员,作为外务大臣回顾以往,您有什么感想? 茂木敏充外务大臣 外务大臣 2019年9月11日就任外务大臣以来,时间荏苒,已经过去4个月了,但就任外务大臣后不久便为参加联合国大会访问了纽约,出席了关于安理会改革、开发、裁军、不扩散等领域的多次会议,并与各国的外长一起进行了会谈。11月在名古屋召开G 8外长会谈,就推进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治理、可持续开发(SDGs)、非洲开发等主题,与各国外相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另外,以我为中心进行谈判的日美贸易协定和日美数字贸易协定在12月的临时国会上得到批准,于今年1月1日生效。 另一方面,国会期间,也有日美贸易协定的审议,不得不停留在国内,会期结束后开始了正式出访外国。11月末在新德里举行了日印外交和防卫相会议“2+2”,12月访问了斯里兰卡,又出席了在西班牙召开的亚欧会议(ASEM)外长会议,在莫斯科和 ... ...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No.54

日本人与蹴鞠:接纳外来体育并走向成熟的历史

  日本从几何时起从外国引进体育运动的呢?往往被认为是从明治时期(1886-1912年)以后。其实,日本引进外来体育项目的历史悠久,古代的有闲贵族们很早就接触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体育运动,作为优雅的兴趣爱好而享受。 在日本的历史中,蹴鞠是受到广泛阶层青睐、持续时间长的外来的体育运动。在古代的朝廷,每年的节日都会有来自各国的竞技者们举行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天皇和高级贵族们观看。与此相反,蹴鞠属于古代贵族身体力行的“运动”项目。 在古代中国,蹴鞠有几种形式,有争夺进球得分的和足球相近的形式、也有没有球门只是做传球游戏的形式。其中,在崇尚优雅的日本贵族社会中,具有强烈静态情趣的传球游戏形式的蹴鞠格外受到推崇。 日本的蹴鞠是在被称为“鞠足”的数名竞技者之间,不让鞠球掉在地上,将球踢起来连续交接的运动。比赛场地的四角种着一种名为悬树的树,鞠球一碰到枝叶就会产生不规则的变化球,提高踢的难度。为了克服这人工障碍物,需要呼喊的配合和变换队形等高度技术。 有关蹴鞠的记录可以追溯到《日本书纪》(720年完成)。皇极3年(644)正月,在法兴寺(飞鸟寺的前身),中大兄皇子(626-672年)和中臣镰足(614-669年)通过“打毬”的聚会 ... ... [阅读更多]

No.53

一览改写东洋美术史的历史性展览会

  “这些展览在我有生之年不会再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收藏家汇聚一堂”——这说的不是在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立博物馆举办的维米尔展[2023年2月-6月]。而是今年秋天11月3日~12月3日将在东京根津美术馆举办的特别展“北宋书画精华”展。 以辻惟雄(日本美术史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的《新版奇想的系谱》(1970)为开端,掀起了以佛像、绳文、超绝技巧工艺等为核心的日本美术热潮,在2000年代以后依然在持续,但还没有延伸到日本美术根源的中国美术。尽管如此,对那些“实际上很在意中国美术”,或者是目前主要观看现代美术、西洋美术,总有一天想去一览日本美术、中国美术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建议一看。开头引用的台词,绝对不是虚张声势也非夸张。此次能汇集于一堂的作品,在对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东亚的书画作品的理解上极为重要,若想日后一个一个攻略,无疑需要花上数十年的时间。    也许是受伊藤若冲(1716-1800年)热[2000年代]的影响,近年来日本美术,特别是绘画,不少人会联想到极彩色。但是在他之前,大多数人首先都会想到深褐色丝绸,或者在纸上用墨画的单色作品,作为挂轴挂在壁龛里的印象。要说到一幅山水墨画的挂轴作品, ... ... [阅读更多]

No.52

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日本与中国的建筑交流史

  穿越边界的建筑师们 为纪念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在深圳的文化综合设施“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日本建筑师的作品展“穿越边界:日本建筑展”(时间:2022年11月5日~2023年2月19日)。首先介绍一下该展会。 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和深圳设计互联联合举办的本次展览,如标题所示,聚焦了日本建筑师们的“穿越边界的作品”。展会大致由两部分构成。首先,以1960年代开始活跃的槙文彦和矶崎新为首,还有安藤忠雄、伊东丰雄、坂茂、隈研吾、石上纯也、藤本壮介等活跃在世界各地的8名建筑家的模型和装置艺术。另外,田根刚和大西麻贵+百田有希(o+h),以及以电视演出为契机在中国享有超级知名度的青山周平等年轻到中坚层建筑师的面板展示。会场设计由中国年轻建筑师fan亲手打造。悬挂半透明的隔板,用自由曲线松散地划分展示区。空间的气氛,很好地表现着纤细、柔软、白色、边界的暧昧性等现代日本建筑的最大公约数的特征(用树组成的什器设计由在中国活跃的东福大辅设计)。 策展人是华盛顿大学的建筑学者大岛正。大岛正也曾在金泽建筑馆策划了该宗旨的展览会,本展被定位为其升级版。大幅度的变更点是,核心展示的8名建筑家分别展出了至少一个在中国的项目。例 ... ...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No.2

实现最简洁、最安全、最有效的 新干线的软件系统

[ 正点运行的适应力战略 铁路这一产业如果用生命体来打比方的话可以归为植物类。线路沿地面延伸,并总是在同一个地方生存。沿线的村镇有了活力,车次也会增加,往来不绝。反之,村镇衰落了,活力也随着散失。即使乘客减少,也不能随便转移营业地点,所以就像植物一样在地域扎根,以求生存。 “适土地而生存”是世界的铁道共同的宿命。一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己如果不与时俱进,便难以生存。因为不能像动物那样移动觅食,所以,要求有足够的适应环境的本领。 日本铁路的最优之处,简而言之,就是其整个系统高度地与环境适应的”系统调整能力”。将诸多的关键技术进行统和,精巧地组合了具有现场调度、宏观整合力的巨大系统,使铁路整体实现了适应环境的高效率。这种调整性的工作做得扎实,贯彻始终,体现了日本铁路从古至今奉行的精神。... [阅读更多]

No.2

创出誉满全球的技术-日本的"KIBO(希望)" 和"HTV"

[ 际空间站(ISS)计划是由日本、美国、欧洲(11个国家)、加拿大、俄罗斯等15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共同协作项目。在位于高度大约400公里的地球外围轨道上,建设与足球场大小相仿的巨大的有人航天设施,总重量大约420吨、有6名宇航员常驻,展开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或者展开地球及天文观测等国际共同事业。自1998年开始建设起,至今已经投入巨资达8万亿日元(除去俄罗斯部分之外的日欧美加合计金额)。真可谓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科学项目。... [阅读更多]

No.2

开始启动的日本卫星发射事业

[ 日本的卫星发射事业将于2011年度进入新的阶段。三菱重工决定用国产基干火箭”H2A”为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发射多用途观测卫星”KOMPSAT3″。用日本国产的火箭来发射外国的商业卫星,这还是头一次。 日本卫星发射火箭的研制开发一直是以主要技术100%国产化为目标展开的。1975年发射的1号火箭”N1″全部使用进口技术。但以后随着不断进化,81年的”N2″、86年的”H1″分别提高了国产技术的占有率,各为20%和50%。94年开始的”H2″火箭终于在主要部件和技术上实现了100%的国产化。2001年发射的1号”H2A”火箭则是其进化型。为了削减成本虽然使用了进口部件,但达到了100%的国产技术。 政府于2007年,为了削减成本提高质量,将H2A研制民营化。13号机之后,由三菱重工负责从生产到发射运用的一条龙作业。 2009年9月成功发射了搭载有JAXA(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研制的航天站补给装置”HTV”的新型大型火箭 ... ...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Managemented by 佐口尚志

返回顶部